您的位置 : 海荒文学网 > 小说库 > 短篇 > 血缘

更新时间:2021-05-07 09:44:18

血缘 已完结

血缘

来源:网络作者:齐鲁阿丁分类:短篇主角:建工,巧生

《血缘》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一部精彩小说作品,故事主要人物是建工巧生,齐鲁阿丁将建工巧生的形象刻画的很生动,让人过目不忘,下面是《血缘》内容介绍:小说以建工和巧生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这个家族中发生的故事,反映了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走工业化道路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赵继勤从胶州湾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来到淄博河东煤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煤矿工人。次年,井下发生透水事故,他幸免于难,收养了遇难的一名同乡的遗孤,取名建华。次年儿子建工出生。继勤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期间他的一个妹妹、两个兄弟以及堂兄继礼一家为生活所迫先后上了东北。儿子建工从小就想往老家,盼望老家来人。七十年代末的一天,堂兄突然带着一个女孩来到这家。女孩住了下了。三年期间,建工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直到有生以来第一次回到老家,他这才知道,原来她竟然是自己的堂姐。...展开

《血缘》章节试读:

斜对门唐婶昨天傍晚看到一个挑筐的女孩,跟着继勤从外面回来进了屋里,不无同情地猜想,准是继勤老家又来人了。此时,她隔着门窗玻璃看见继勤匆匆出了门,就点上一支香烟去了他家。

唐婶的娘家早年田产百顷,是博山城里的大户人家。她母亲是个讲究之人,从来不喝佣人挑回家去的后面那只水桶里的水,唯恐佣人把后面那只水桶里呲上屁了。大瓮里的粮食也从来不吃最上面那一层,唯恐吃出一粒老鼠屎来。唐婶以此为尊,并传承了这种家传遗风,把个家里收拾得全宿舍都没有一个人敢踏进一步去。前些年唐贵安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来住了三天,带来了一场虱子灾难,从那,她绝不允许老家人再跨进家门半步,不准两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只要一提到唐贵安老家,她立刻就感到浑身无比奇痒。

见赵婶在砸衣服,她问在忙什么。赵婶没好气地说,继勤逼她缝补穿过的工作服,好给家里来的这个女孩上山砸石子穿。接着就陈芝麻烂谷子地历数起继勤老家这些年来给这个家带来的诸多烦心事。缝纫机不时发出疾速的“哒哒哒”声,好像恨不得帮她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唐婶坐在床沿上听着,用左手抱着右胳膊肘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不时劝慰她一两句。

唐瑾推开门一步跨进来,用手点着母亲,一副大人的样子嗔怪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哼,门没锁,炉子上的水开了,也没人管!”

她那俊俏的鼻子和嘴巴酷似母亲,就连那双大惊小怪的眼睛娘俩也一模一样。

唐婶突然瞪大眼睛,深吸一口冷气:“嗨,只顾跟你赵婶说话了!炉子上还坐着壶呢!”

“俺赵婶在忙什么?”她站在里屋门口往里瞧。

“你赵婶在生气呢。”

她虚声说:“俺赵婶生气了?怎么啦?”

“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别问!”唐婶使劲朝她挤吧眼睛,又故作没事的样子说,“你赵婶家来亲戚了。”

“哦,我说看到有个女孩呢——哼,反正你又不让俺老家人来,你也省得生气了。”唐瑾撇一下嘴巴,冲母亲发笑。

“不让来就对了。”赵婶嘟哝道。

唐婶佯怒道:“小孩子家少插嘴!——壶你提下来没有?”

“还等你回去提吗?早就灌到暖瓶里了。你好好劝劝俺赵婶吧!我走了——对了,昨天班上考数学,建工得了一百分呢!”

“你得了多少?”唐婶问。

“不告诉你!——我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考的呀?竟然一分也没扣!”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快回家学习去,给我看好门。”

唐瑾笑着转身去开门,两只长辫子跟着甩动起来。

天刚擦黑,继勤和巧生顶着尖利的小西北风匆匆下山进了家门。继勤耸着肩头搓着双手,嘴里不住地发出“嘶嘶”声。他找出剪刀和一片伤湿止痛膏,招呼去后院放担子的巧生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剪下一块膏药递给她,盯着她磨破的手指和紫红臃肿的手背说:“不干啦,明天说啥也不能去了!”

她说能行。他无奈而又不无赏识地“嗤嗤”直笑。

自从巧生来了以后,每天晚饭都推迟到天黑以后。黝黑的窗玻璃上反照出这家人吃饭的影子。建工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家庭聚餐的方式了。父亲坐在迎门最上方,腿和胳膊极力向两边揸开,最大限度地占据着局促的空间。他端起三钱的白瓷小酒盅,头猛地向后一仰,嘴唇抽出幼鼠尖叫般的声响,又夹起一块从矿上食堂买回来的炸肉,“嗖”地送进嘴里,昂头咀嚼起来,耳垂下面的肌肉像一对小青蛙有节奏地上下游动着,嘴里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共鸣腔。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有时他还用教训人的口气说:“只有干活才能吃好的。”建工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眼前这个人完全不必为了填饱肚皮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何况家里又多出一个外人呢。

“菜凉了,凑合吃点吧。”继勤夹起一块炸肉放进巧生碗里。她赶忙端起碗拿开:“不用,我自己来。”

继勤从竹筛里捏起一个馒头,审视着翻转几下,掰开,送到嘴边,鼻子使劲抽动几下,又咬上一口,嚼动几下,皱起眉头说:“发酸,这怎么吃?”

“酸就酸吃……昨天晚上发上的面,哪有工夫蒸?”

“总是你的理!我说一句你能跟十句!”他突然把馒头狠狠摔到地上。馒头弹到了床底下。

小梅拿筷子的手猛地哆嗦了一下。

“你就少说一句吧!”建工胆怯地冲母亲说。

“我吃着还行,不怎么酸。”巧生低着头怯怯地说。

后来,唐瑾推门进来,瞪起那双大眼睛,倒吸一口气说:“呦,才吃完呀!”

建工看不惯她那一向大惊小怪的样子。她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妈”的时候,声音娇媚而婉转,就像赤脚走在光滑的石铺路上,那种滑腻腻酸溜溜难受的感觉直往心里钻。

继勤客气地跟她打招呼。他很喜欢唐瑾。唐瑾小时候来玩,有时碰上这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羡慕地一直站在一边看,说:“瞧你们这一家人,多好啊!”继勤说:“那你跟了俺吧。”“俺不。”“你妈答应俺了,今天你就住在俺家了。”她使劲憋住笑说:“不信!”继勤做出起身要去关门的动作,她惊叫着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就又蹑手蹑脚地回来,继续看这一家人吃饭。

巧生去厨房刷碗,她悄声问小梅:“她不走了?”

小梅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建工觉得她不该管别人家的闲事。赵婶从里屋扫着地出来。她躲到一边,又问:“她住在你家不走了?”

赵婶不耐烦地说:“不走了!”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又盯着巧生的背影,好像在说,她是多么可怜啊!

继勤走在下班路上。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吸上一支香烟稍事休息,就上山去帮巧生拣石料。他还清楚记得,那天继礼跑进饲养棚说,博山煤矿上来人招工,你去吗?我想去可嫂子不答应。继勤忙问来人在哪里。他早就听说,当工人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他一溜烟跑到村公所报上名,又兴冲冲地去木工房跟父亲说:“我上报名啦,去博山煤矿当工人!”父亲把脸一沉,说:“当兵的是活着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不行!”说完扔下手里的刨子就去找当村主任的继礼的父亲。此后,他跟在二伯屁股后面磨叽了三天,央求他向父亲求情。继礼也向父亲给他帮腔。最后二伯硬着头皮找他父亲说,我看这孩子有志气,就让他去吧!说不定混好了,咱还能沾他的光哩!父亲闷着头一个劲地抽烟,终于叹了口气,磕着烟锅灰说:“他要走就随他去吧,反正,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临走头一天晚上,二伯母赶着做了几个水棒槌饽饽给他送过去。次日全家人把他送到村头上,他还记得二伯掏出五毛钱说,咱村互助会里就只有这点钱了,带上吧。他推辞说:“不,带的干粮够吃了。”二伯硬是塞到他手里。他的嗓子眼里顿时一阵火辣辣的……他想:既然堂兄把她送来了,我还能不答应吗?我没理由拒绝啊!连日来老婆不给我脸色看,哼,女人就是栅栏,时间长了不拾掇拾掇心里就难受。

这天他出门上山前,命令蹲在厨房里洗衣服的老婆说:“饭菜晚些时候做,免得回来吃凉的;以后不要让巧生干家务,她又不是来咱家当佣人。”

“是她自己要干,我又没指使她。”

从小跟父亲干过木工的继勤运用专业知识教训道:“你他妈的天生就是个栅栏,每隔一阵不敲打敲打,我看你就心里发痒!”

赵婶起身让他敲打,他抬腿就是一脚。赵婶上前又让他打,他险些把她推倒。隔壁刘大妈隔着院墙听到了,大声喊道:“他赵叔你们可别吵架啊,看让人家笑话呀!”

继勤歪着青筋裸露的脖子,骂了一句就朝外走,开门时差点撞着跑来的刘大妈。

刘大妈安慰起了赵婶,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让她消气。

建工回来见母亲站在炉台前发呆,上前问怎么了。她眼里闪动着泪光,神情郁闷,颔下的皮肉松弛地耷拉着。他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察觉到儿子回来,这才回过神,说:“自从这个女孩来了以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天不挑毛病的。”

“他打你了?”

“他踢我,又打又骂……过去,我为什么跟他吵架?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这么多年就没过上一天清静日子。唉,啥时候是个头啊……”她嘴角一咧,眼泪涌了出来。

建工一阵揪心。他冲口说:“我给四叔写信,让她回去!”

她先是打了个愣怔,又似乎得到了安慰,轻叹一口气说:“算了,别给你四叔写信。我只是怨他对我的态度。既然把她留下了,还能再赶她走吗?”

“不然,他还会对你这样。”

“慢慢或许就好了,他还能老对我这样啊?只要他不再对我这样就行……”

建工回小屋放下书包,走出家门,一时茫然不知所之。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年前他挨了打,到现在只要一见到父亲还心有余悸。父亲进城买年货回来,接着洗海带,让他去挑水。院子外面路边的给水处停水,只好到宿舍东头的半山腰上去挑,回来路上,不慎被人家家里泼到门前的污水结成的冰“咣啷”一下滑倒,一屁股坐到地上,桶里的水泼满了前胸和头发。他又气又恼,把剩下的两半桶水挑进后院,把扁担摔到地上。父亲最反感他干活不耐烦的样子,又见水桶底部一个劲地往外渗水,一股无明业火“腾”地从脚跟顶到头皮,一把採住他的头发往墙上撞去,拳脚相加。他羞于再去回想。此时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头上被父亲抓过的地方木涨涨的。父亲一向鄙视好逸恶劳,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高压。他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父亲这个人眼里,似乎除了“劳动”具有唯一的生活价值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根本上,父亲的沉默寡言大概不是他先天的性格,他不是不善言谈,似乎更像是不屑于言谈。过多的言语似乎纯属“花言巧语”之类的东西。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这人对自己和哥哥建华也只是使用 “扫扫地”“抬水”“去抬烧土”“揣打火”之类的非主谓句。事实上,仅凭经验和父亲的脸色,他就能领会父亲将要指使他做什么,所以,即便是这样再简化不过的句式他也会往往省略掉。

他凑近国强家的门窗玻璃。一个圆脸的女孩从后院朝这边走来,大声叫国强的名字。国强从里屋跑出来开了门。建工约他出去走走。两人朝山下走去。

建工问那个女孩是谁。他说是他姐。“她是从老家送煎饼来的,煎饼是我奶奶摊的。”

建工耷拉着脑袋,漫不经心。

“你好像不高兴,有什么心事吗?”

建工叹了口气:“唉,郁闷!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家来人了?昨天我看见一个女孩提着一桶水进了你家,是亲戚吗?”

“那谁知道!别提啦!父亲这个人太专断,不跟我妈商量就把她留下,住在我家里。”

“她到你家来做什么?”

“找临时工,不好找。问题是,她家里人还想让她从这里找个婆家呢!”

“哈,她才多大,就找婆家?”

“唉,真无聊……”

“你妈不愿意她住在你家?不过,他应该先跟你妈商量一下。”

“只顾自己为好人了,还谈什么商量!宿舍里有哪家像我们家这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己家里?连我都感到没面子……”

“你爸也没跟你哥商量吗?他是你家老大呀。”

“可能吗?他就是那种人,自以为是。再说,哥哥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建工埋怨说。

“哦,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

来到山脚下的三岔路口,建工怕万一碰上下山的父亲,就提议朝水坝那边去走走。

建华兄妹小的时候,大人都去上班,就带上他们到矿区去。偌大的矿区成了他们的乐园。食堂北侧有一条由水泥柱铺成的通往山顶的台阶路,台阶中段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块三四层楼高、由铁架支起的巨型宣传画牌。有一次,建华老远看见一个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天天清晰起来,逼真起来,全矿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仰视得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着实受到震撼!他爬上一层层台阶,来到铁架下面逗留。那个画画的人长头发,大高个,让他感到无比崇敬,因为他会画毛主席像。于是他每天都去看那个人画。他还跑到对面远处那个大崖头上,坐在路边医院大门一边的花池上久久凝望,开始用手指比划起来,或者用小石子在地上学画,直到母亲下班走到那里叫他一起回家。他总是再画上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处于好奇上前围观的大人们,让她带孩子去拜那人为师。次日她就带上建工去宣传科找沈老师。沈老师拿起一只彩色粉笔教他在地上画太阳、大树和小房子,他跟着画起来。临走时沈老师还送他一盒彩色粉笔,他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在后院里给他做了一块小黑板,从那以后他就跟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在放学路上,同班的一个孩子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听大人说,他不是他现在的父母亲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是在井下淹死的。他回到家问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他听谁说的,后来就把父母去世的经过告诉他了。从那天起,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突然掘开了一个空虚而神秘的黑洞,那个黑洞很深很深,深不见底。他开始觉得自己跟任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迥然不同.。他表面上跟原来没什么两样,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那个黑洞一旦出现,就再也消失不掉了。那里面有他亲生父母模糊而又陌生的脸面和身影,有他一双孤独而毫无依着的恐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于是他每又拿起了画笔,。一旦那个黑洞出现的时候,他就让自己躲到画画里面,就去矿上找沈老师学画。似乎只有画画才能逃避那个黑洞,让他忘掉那个黑洞。父亲用关注的眼光看他画画,说:“嗯,画的不错,将来可以当个大画家了。”母亲每当看见他画画时,脸上也总是现出欣慰和鼓励的微笑。当他从那个世界中蓦然回到现实中来,感到自己似乎曾经走得很远很远。

建工正躺在被窝里看书,建华回来了。他拿开书,低着头在默默地发愣。

建华看他心里好像有什么事,问道:“怎么,还不睡吗?”

建工带着着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不满地说:“咱妈今天生气了。”

“哦,怎么了?”

“爸爸找她的茬,跟她吵架,为了这个女孩来咱家的事。”

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再什么,脱掉衣服就躺下了。

本来希望哥哥能站到自己立场上的建工,这才失望地发现,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周六中午放学回到家,他想,下午不上课,正好可以给四叔写信。既然向母亲发过誓,就应该说到做到。他对那天母亲不同意给四叔写信视为软弱和屈从的表现,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念头。他把近来家里出现的一切乱象,一股脑儿全都归到了四叔头上。

他从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本子,想,开头总得客套一下,于是写道:“小叔你好,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继而脑子一亮,又在前面加上“尊敬的”三个字。这样既显得不失礼节,又暗含对四叔的讥讽。信写完后,他从头读了一遍。

尊敬的四叔您好:

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

承蒙您的关照,在你极力怂恿之下来到我家的那个女孩,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住了下来,并且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说还不算理想。如果没有您的帮忙和提醒,她或许也不会到我家来。过去,为了老家的事情父母没少吵架。我这样说的意思,你该不会不明白吧?今来信不为别事,只是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像您当初帮这个女孩到我家来那样,请她到别处更为合适的地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应该是你所期望的吧?

此致

敬礼!

你的侄子建工

1979 年 3月10

他为自己巧妙的措辞而激动不已,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寄出去。他誊写出来,又自我欣赏地默读了一遍,折叠起来装进上衣口袋里出了门。

过了梁村向北穿过西宿舍区,走下一段陡坡经过煤台场地。长廊建筑呈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架,从井口运上来的煤炭被传送带运到高处,分流出来的原煤瀑布般地闪着流光从高处“哗哗”落下,堆积成一座高大的煤山。拉煤的卡车排成长队,往来不断,卷起阵阵煤尘。北面不远处的铁道上,一列电车响着急促的警铃从一立井那边驶来。从倾斜的长廊下来到西边,沿着右面高处的铁道下面是一道煤槽,一个形状怪异的电轨车伸出长长的曲臂正在往火车箱里装原煤,它头顶上的高压线“噼噼啪啪”擦出蓝盈盈的火花。北面那条铁道以外是一个木场,一堆堆树干堆积如山。往来车辆的喘息声、鸣笛声、刺耳的电锯声,煤尘味、铁锈味、松脂味……这里的一切似乎完全把他淹没了。他摸摸上衣口袋,感到信还在。他俨然是一位英雄要去开创一项什么伟大的事业。

沿着木场西边的栅栏下去,再向西走,前面柏油路边上的那个绿色邮筒跃入他的眼帘。

不久,他填写好地址和收信人,把里面装有那封信的信封粘好,贴上邮票。检查无误后,他从邮局出来,把它轻轻地投放进了邮筒里。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朝邮筒看了一眼:毫无疑问,信已经在里面了。刹那间,他全身痉挛般地闪过一阵狂喜,他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用力挥动一下拳头,差点喊叫出来,但还是忍不住“嗤嗤”地笑出声来。他对父亲充满了极大的鄙视。他心里在说:“哼,看你能把我怎样!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都得怪你,是你咎由自取罢了……”他感到浑身轻松而自在。天空蒙着一层薄云,似乎比平常格外辽阔。他想象到四叔读着那封信时那副狼狈尴尬的样子,不由得幸灾乐祸。后来,一丝忧虑又从心头掠过:如果以后父亲知道了,会对我怎样呢?……嗨,管他呢!

当时,他全然无视于住在他家里的那个女孩的存在。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